top of page
image7_edited_edited.jpg

璀璨中原,老家河南-2025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英国展
Splendors of Henan: A Cultural Tapestry
The 2025 Hen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Exhibition in the UK

“璀璨中原,老家河南”2025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英国展于2025年2月10日在伦敦开展!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母体和主干,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搖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
河南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有责任向世界推广和让世界了解她,更需要让海外认识到她在今天的价值。把河南的非遗产品带到英国展览无疑是重要同西方交流的行动,也同时能够积极的推动创意文化产业方面的经贸合作和交往。
本次展览旨在通过展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北宋官窑、汴绣、拓片、绞胎瓷、朱仙镇木版年画、剪纸及老照片等,让海外朋友们龙年春节期间在伦敦就能领略河南非遗文化的风采。通过本次展览,希望能够为海外华人和国际友人们提供一个初步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同时尝试推广河南传统文化工艺产品到海外,提升中英之间的文化商务交流。

这些来自中原的手工艺品是部分河南非遗文化技艺的代表,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历史传承。 在2025蛇年春节这个全球华人最重要的时刻,也是中华文化最为大家关注和倡导的时刻,河南非遗文化展更加能带给海外华人温暖和亲切,也更能吸引外国人来观赏和参与。

期待您的光临,共同感受河南文化的非凡魅力!
 

"Splendors of Henan: A Cultural Tapestry" - The 2025 Hen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Exhibition in the UK will kick off in London on February 10, 2025!

The culture of the Central Plains is the cradle and backbone of Chinese heritage, with Henan at its core, serving as the epicenter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Central Plains culture stands as a vital source and core component of Chinese heritage.
This exhibition aims to showcase Henan'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cluding treasures such as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official kiln, Bian embroidery, rubbings, twisted clay porcelain, Zhuxian Town woodblock New Year paintings, paper cutting, and vintage photographs. Overseas visitors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experience the charm of Henan'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uring the Dragon Year Spring Festival in London. Through this exhibition, we hope to provide a platform for overseas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friends to gain an initial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while also endeavoring to promote traditional cultural craftsmanship from Henan overseas, thereby enhancing cultural and business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K.
These handmade crafts from the Heartland represent some of Henan'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echniques, showcasing the unique charm and profound historical heritage of Chinese culture. As we approach the 2025 Snake Year Spring Festival, a moment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global Chinese community and a time when Chinese culture is particularly highlighted and advocated, the Hen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Exhibition will offer warmth and familiarity to overseas Chinese and will also attract foreign visitors to observe and participate.
We look forward to your presence, as we together experience the extraordinary charm of Henan culture!

仰韶文化 Yangshao Culture

仰韶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 [1-3]),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其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 [4],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

鹤壁文化 Hebi Culture

万福虎工艺流程严谨有序,层次分明。从精选布料开始,经过裁剪、缝制、填料、绘画、剪贴、刺绣七道工序制作而成。万福虎分三个系列,即画虎、剪贴虎、绣虎。于虎头上绘出耳、目、口、鼻,虎身绘出各种花卉,即为画虎;用多种色彩的布料剪成虎的耳、目、口、鼻和各种花卉分别粘贴于虎的各个部位,即为剪贴虎;先于虎体各个部位绘出所需图案,再用多种色彩的丝绒线分别按图案刺绣,即为绣虎。三个系列中绣虎难度较大,涉及刺绣中正针、横针、竖针、长针、短针、拉链针、交叉针、平行针、倒口针、倒锁针、扫针等十几种针法。万福虎作品造型生动逼真,写实中彰显夸张,粗犷又不失细腻,极具个性。

中国文字博物馆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Writing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学术研究、社会教育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中华汉字文化的科普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中国文字博物馆一期工程于2009年11月16日建成开放,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于2022年11月16日建成开放。两期工程共占地470亩,主要包括宣文馆、徽文馆、博文馆等主体建筑和汉字公园,是一个主题鲜明、功能完备、风格独特的现代化文字文化中心园区。 宣文馆、徽文馆、博文馆俯视效果犹如汉字的“合”字,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理念;其中,宣文馆专题陈列“一片甲骨惊天下”和基本陈列“中国文字发展史”向公众全面展示了中国文字的发展演变历程;徽文馆专题陈列“汉字民俗”“字书琼林”“书苑英华”选取文字发展历史中的亮点和重点,进行深度诠释,更加立体地呈现文字文化的整体形象;博文馆专题陈列“字里乾坤”通过汉字演绎过程体验,寓教于乐、融学于趣,化教于心。 汉字公园位于博物馆东西两侧,总占地面积214亩,包括“汉字之源”“汉字之变”“汉字之趣”“汉字之美”“汉字之韵”“汉字力量”六个汉字文化展示园地。

周口关帝庙 Zhoukou Guandi Temple

周口关帝庙,位于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中州路沙颍河北岸,创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占地21600多平方米。系山西、陕西两省商贾集资兴建,为同乡集会场所,又称“山陕会馆” [5]。 周口关帝庙,整座建筑群占地20余亩,沿南北中轴线,分三进院落纵深布局,结构严谨。其木雕、石雕、砖雕数量多,内容丰富,工艺精湛,突出反映了清代中晚期那种追求精雕细琢、装饰华丽的社会风尚。建筑装饰的题材中大量采用了“二龙戏珠”、“凤凰牡丹”、“五福捧寿”、“加官进爵”、“金玉满堂”等各种吉祥如意图案纹饰,是封建社会中传统伦理道德的形象反映。 [8] 1996年11月20日,周口关帝庙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 周口关帝庙,整个庙宇为三进院落,占地21000多平方米,现存楼廊殿阁140余间。整个建筑群宛若宫殿,布局严谨,巍峨壮观,装饰富丽,工艺精湛。照壁、山门、钟楼、鼓楼、铁旗杆、石牌坊、碑亭、飧殿、大殿、河伯殿、炎帝殿、戏楼、拜殿等由南向北,依次建于中轴线上;药王殿、灶君殿并列东廊房;财神殿、酒仙殿并列西廊房;东西看楼、东西庑殿建于中院两侧;老君殿、马王殿、瘟神殿居于东院,客舍、工作房则位于西院。

周口郸城泥人张Clay Sculptor Zhang Zhenfu

泥人张振福荣获“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2月24日,第九届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颁证仪式在郑州举行。该活动嘉奖河南工艺美术领域成绩突出的艺术工作者,在128名第九届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名单中,郸城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张振福位列其中,这一殊荣更是对他在工艺美术领域的高度认可,“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是河南省工艺美术界最高荣誉称号,每两年评选一次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树河南工艺美术领军人物,促进传统工艺传承创新。张振福是一位在传统泥塑和‌陶艺领域有着显著成就的艺术家。

鹿邑黑陶 Luye Black Pottery

鹿邑黑陶也叫郭窑黑陶,以出自鹿邑县城南郭窑村而得名。分布于鹿邑县周边地区,郭窑村位于鹿邑县城南八公里处,隶属于观堂镇辖区,全村以郭姓为主。古往今来就有陶乡之称。2021年,黑陶制作技艺入选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鹿邑黑陶的制作是根据当地民俗的需求利用河床红胶泥和当地特有的地下黑土泥为原料,采用社会的独特手法手捏、推塑、粘贴、雕刻等工艺,纯手工抛光,突出“黑、亮、环、纽”的特征制作适应当地民俗文化所需的炉、鼎、罇、罐等礼器、祭器和祈福的用品。 鹿邑黑陶的传承主要是郭氏一脉的传承,祖辈一直以做黑陶生活用具为生,清末郭如清改进黑陶制作方式制作,多制作用以祭祀的陶器,其子郭其秀一直维持家传作坊,其后李青峰、宋祖德跟随郭其秀学习制作黑陶技艺。更是将黑陶制作技艺精益求精,改进拉胚、烧结、雕刻等技艺,根据本县老百姓尊崇的“老君爷”制作了老子像、道德经鼎、犹龙罇、镇宅四相莲花罇等独具老子文化特征的作品,深受本地群众和外地游客的喜爱。

金谷轩绞胎瓷 Jingu Xuan Twisted-Body Porcelain

绞胎瓷是瓷器中的一道奇观。它胎中带有花纹,釉色透明,花色斑驳自然天成,有“表里如一”的美誉,北宋时已享有盛誉,重要窑址在焦作当阳峪,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金谷轩现有省级工艺美术大师6人,高级工艺美术师8人,工艺美术师和技工30余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四项发明专利、省级科研成果奖,创作的绞胎艺术瓷作品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与青睐。被日本、韩国、东南亚、美国、法国、波兰等国家及国内馆藏机构收藏。

汝窑 Ru Kiln

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窑址位于宋时河南汝州境内而得名,今河南省汝州市张公巷和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均发现汝窑烧造。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是中华传统制瓷著名瓷种之一,中国北宋、南宋、明朝时期皇家主要代表瓷器。 [3-4] 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可与商彝周鼎比贵。 [5]

神农黑陶 Shennong Black Pottery

黑陶诞生于新石器时代,被誉为“瓷器之母”,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古老的自然窑变陶冶技艺的精华;同时也是人类艺术精致之作的伟大发明。而河南具有代表性的沁阳黑陶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没有断烧,文化源远流长。沁阳黑陶秉承古人智慧又独具特点和优势,从民间日用生活器具到华贵的宫廷艺术品,彰显了黑陶独有特点和魅力。在此基础上,沁阳神农陶人锐意进取,不断创新,赋予黑陶形态各异、又研发独具特点的高硬度黑陶实用器具,使其更具实用性和艺术性,体现着时代风貌和人文色彩,不但为国人所好,也颇受外国友人青睐。

泥塑(浚县泥咕咕)Clay Sculpture (Juxian NiguGu)

泥塑(浚县泥咕咕),河南省浚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浚县泥咕咕是中原地区原始鸟崇拜的物化形态,是农业文明与民俗文化的衍生品,其始于远古,兴于隋唐,其形体较小,大的不足20厘米,小的只有4至5厘米,因其尾部有两小孔,吹时发出“咕咕”的声音,泥咕咕的名称由此而来。黎阳镇杨圯屯是浚县泥咕咕的主要产地,其主要作品有历史人物、戏曲人物、十二属相、小动物、飞禽、骑马人等。 [1-2] 2006年5月20日,泥塑(浚县泥咕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Ⅶ-47。

策展人:王雷  Marcus Jake 
策展助理:袁邦皓 吴诗博 
统筹:陈一凡 张东辉
设计:王世坤工作室
志愿者团队:李汶宣 沈见 李子墨 杨曜隆 曲梓陆

总顾问:汪涛
顾问:王秋蕙 杨国华 常明祥

主办方:
全英河南同乡联谊会暨英国河南商会
河南大学英国校友会

承办方:
Cambridge Heritage International
河南大学文化产业基地有限公司

合作伙伴:
Knight Dragon
Firepit Art Gallery & Studio

指导单位:
河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鸣谢:
河南大学

友情协助:
河南一涵汴绣 
河南师范大学英国校友会 
英国老常家烩面
英国王药师大药房
英国英王会计师事务所
英国博⽂律师事务所
英国思佳移民法律事务所
伦敦江湖餐厅
中国汇先医药
英中演艺协会
英国华人华侨合唱团


赞助商:
中国南方航空
河南仰韶酒业
怀山堂生物科技
郑州炎黄福德食品

媒体伙伴:
欧洲时报英国分社

Curator: Wang Lei, Marcus Jake
Curatorial Assistants: Yuan Banghao, Wu Shibo
Coordination: Chen Yifan, Zhang Donghui
Design: Wang Shikun Studio
Volunteer Team: Li Wenxuan, Shen Jian, Li Zimo, Yang Yaolong

Chief Consultant: Wang Tao
Consultants: Wang Qiuhui, Yang Guohua, Chang Mingxiang

Organisers:
The Association of Henanese in the UK and Hen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the UK
Henan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 in the UK

Hosts:
Cambridge Heritage International
Henan University Cultural Industry Base Co., Ltd.

Partners:
Knight Dragon
Firepit Art Gallery & Studio

Directed by:
Henan Provincial Federation of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Acknowledgments:
Henan University

Friendship Assistance:
Henan Yihan Bian Embroidery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 in the UK
Chang's Noodles
Ways Pharmacy
King's Accountants in the UK
Browan Solicitors
Si Jia Immigration Law Firm
Jianghu Restaurant in London
China Huixian Medicine
Sino-British Performing Arts Association
British Chinese Chorus

Sponsors:
China Southern Airlines
Henan Yangshao Liquor
Huaishan Tang Biotechnology
Zhengzhou Yanhuang Fude Food

Media Partners:
European Times UK Branch

Cambridge Heritage International

CHI 为英国政府Company House合法注册公司      Company Number:14505277

bottom of page